炒股开户 全省唯一!青羊学子获评2025年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
近日炒股开户
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公布
2025年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先进事迹名单
青羊学子杨润薏
作为全省唯一上榜者
光荣入选
这位来自
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13岁女生
从非遗世家的沁润中走来
用热爱与行动传承发扬四川非遗文化
以7年如一日的坚守
书写最美的青春乐章
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
非遗世家的传承
奶奶教清音 哥哥教扬琴
记者采访的当天,杨润薏和妈妈正从北京准备回成都。几天前,杨润薏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25年第六届国际扬琴音乐节,获得了非专业少年组银奖。“我的目标是金奖,所以有一点小小的遗憾。”电话那头,杨润薏对自己此次参赛的成绩有点小失落,但在她看来,每一次参赛都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与经验的积累,每一次演出与比赛,她都会全力以赴,力争呈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。
谈及荣获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”称号,杨润薏表示,是荣誉更是责任与动力的加冕。杨润薏的非遗之路,始于家庭的耳濡目染。奶奶是四川清音的非遗传承大师,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,她和哥哥都耳濡目染,对这门古老的非遗艺术逐渐产生兴趣。“我经常听奶奶唱清音,觉得很好听,唱法和唱歌完全不同,歌词也很有趣,川味十足。”
杨润薏5岁多开始跟着奶奶学清音,奶奶将非遗化作生活语言,晾衣哼《摘海棠》,浇花唱《布谷鸟儿咕咕叫》,连教孙女系鞋带也融入清音的“弹舌音”。龙泉驿的油菜花田里,奶奶带她观察蜜蜂振翅:“你看蜂儿采蜜时翅膀咋抖,你的嗓子就咋颤。”古老艺术就这样化作生活的肌理,在她心底播下种子。

哥哥则是杨润薏学习扬琴的启蒙者和引路人,“从小就很爱听哥哥弹扬琴,觉得太好听了,像潺潺流水一般。”哥哥不仅手把手地教妹妹,还将自己的宝贝梨木琴竹、贴满标签的错题本传给她,为了让年幼的妹妹更快掌握扬琴乐理知识,哥哥还用《熊出没》贴纸帮妹妹标记琴弦分区:“光头强住高音区,熊大熊二在低音区巡逻。”兄妹俩还常常一起演奏,寒暑假的“传统曲目新编”实验是兄妹俩的保留节目。
带动同学迷上清音
让非遗长出青春模样
在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,学校“树德广才”的校训让杨润薏的传承之路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与更科学的方法。在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,杨润薏独创了自己的“非遗时间管理法”,课间十分钟左手练“轮竹”,右手批改听写本。作为学生会干事,她借鉴戏班“幕表制”设计弹性值周制度;参照曲谱符号创造“校园问题分级标签”,红色“闪板”标紧急事件,蓝色“慢眼”记长期项。

她用扬琴的“轮竹”手法助力英语连读,以清音的“气息控制”优化长跑呼吸,她将科目难题标注为《将军令》式的急板反复锤炼,阅读理解设为《小放风筝》慢板细细揣摩。非遗的韵律感,奇妙地融入了现代学科思维。
在学校里,杨润薏是学校的文艺骨干、非遗传承推广小达人,活跃于各大艺术节活动和社团活动。她的清音表演,一开嗓就震惊老师和同学,大家纷纷为她点赞加油。就在暑假前,杨润薏还参加了学校的期末非遗艺术项目展演活动,她表演了清音《一枚针》。“没想到成都话唱清音居然这么好听。”“我也好想学哦,感觉太有趣了。”在杨润薏的影响和带动下,很多同学都迷上了清音这门古老的艺术。
谈及对非遗技艺的传承,杨润薏说:既要让老艺术长出青春的模样,更要让年轻的心跳听见历史的回响。
5点晨练 7年坚守
非遗与学业齐头并进
暑假里,杨润薏去北京参加扬琴大赛,无论排练和比赛多么紧张,她都会每天挤出时间写暑假作业,温习功课。练习清音、扬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,初中的学业压力也增大了不少,如何平衡两者,对于杨润薏和父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。

“每天5点起床练琴,雷打不动。”这是杨润薏7年来的日常。清晨两小时扬琴与清音练习,夜晚复习功课后的加练,周末树德中学民乐团的排练…… 时间表被排得满满当当,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很少,她却乐在其中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碎片化时间挤一挤,就能兼顾课业与热爱。”这份坚持让她收获颇丰,非遗爱好让她收获了全国、省市级各类奖项50余项,在学业方面也一直名列班级前茅。
杨润薏妈妈告诉记者,目前,杨润薏还能较好的兼顾非遗与课业,但到了初三,他们会考虑让孩子以学业为主,力争取得好成绩。对于以后会不会走清音或扬琴专业路线,杨润薏妈妈表示,他们完全支持孩子的想法与决定。谈及未来,杨润薏表示,“我现在的理想是做一名警察,觉得很帅气,还能保护人民。”
报道:杨雪怡
图据青羊教育
视频来源:文明成都
编辑:梁艺怀
转发周知,让更多人知道!
汇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